《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一等奖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一等奖
1、《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收集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丰富语言的积累。
4.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鱼”、“气鼓鱼”等挂图。
2.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师生畅谈
出示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知识备查:西沙群岛: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之一。主要岛屿有永兴岛、赵述岛、珊瑚岛等。盛产鱼类、鸟类、海参、海龟等。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太平洋的交通咽喉,自古就是我国的领海,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1.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
2.出示中国地图。
3.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4.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
5.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
三、学习生字词,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示范书写。
富、优、浅、错、岩、虾
挺、鼓、数、厚、宝、贵
半包围结构:厚;
上下结构:富、岩、宝、贵。
四、初读课文
1.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西沙群岛印象:美丽、富饶、物产丰富、鸟类繁多。
2.仔细再读课文,思考:西沙群岛有哪些魅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深入讲读课文
1.同学们,找一找全文是围绕哪一句来描写的?
生: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师:没错,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概括写出了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
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2.指名朗读第二段。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师:这一段介绍西沙群岛的______是__________。
生:这一段介绍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五光十色的。
师:思考、为什么海水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3.师范读第三段。
(1)这一段主要讲了海底的哪些动物?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课件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
拓展:海参一般体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三米左右,比蜗牛还慢。
(2)(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想象一下,珊瑚还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句子。
(珊瑚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云朵,有的像树枝,有的像蜂窝,真是千姿百态。)
(3)小组讨论:课文中说海参是怎么移动的?“蠕动”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到处都是”说明什么?
蠕动,懒洋洋,多且物产丰富。
4.细读课文。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成群结队”形容物种聚集的样子。从这个词我们可以体会到海里的鱼的数量非常多。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海里的鱼外形好看,而且品种多。
(2)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为什么人们会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写西沙群岛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显得恰当而形象。
(3)课文是怎样介绍西沙群岛的鸟多的?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5.全班同学齐读最后一段。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结尾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突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三、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题1、2、3。
2.背诵第二、第三段。
四 、课后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游览了西沙群岛这个美丽的地方,还学会了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围绕中心句把事物写具体。大家在以后的习作中可以多多运用这种写法。
2、《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走进西沙群岛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从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教学难点:以读促写,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片段写作。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
师:欣赏了视频里播放的西沙群岛的风光,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谈)
1、出示中国地图。借助地图,简介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它是由36个岛屿组成的。是我国最南端的领土之一,那里有许多边防战士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是祖国的“海防前哨”。西沙群岛海里有各种鱼类四百余种,岛上上栖息着40多种鸟类,有“鸟的天堂”的美誉。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沙群岛,去感受它特的魅力吧。
活动2
【讲授】自学课文,初读感悟
出示自学要求:
①快速自读课文,你了认为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大家吗?(用“”画出来)
②思考作者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几个景点?(分别用波浪线画出)
学生读后交流:
1、出示句子: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指名读 齐读 (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师:“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放在开头,也叫总起句。)
2、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活动3
【讲授】感受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出示海水图片)
师:此时此刻,我们望着眼前浩瀚无边的大海,你想要说些什么呢?
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 (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发现这里的海水有什么特点? ( 颜色多 )有哪些颜色?课文中也有两个词概括了海水的特点?(板书: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师:这么多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水会闪着光,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仿佛就像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
师生接读:
师: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真美呀!
生: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填空背诵读: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师:那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五光十色的呢?答案就藏在第2自然段中。谁找到了?
生读句子。 教师出示图片讲解。
师: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这句话吗?
因为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
师: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大家是不是更想到海底 海滩 岛上去游览一番呢?
活动4
【活动】学生读书自学剩下的景点
出示学习方法:(学习第3 6自然段)
(1)认真读一读相关的自然段,读懂这一段都写了什么?
(2)再想想它们都有怎样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把重点词句勾画出来。)
活动5
【活动】学生汇报交流
海底:(3、4自然段)
1、指名说,读。你在海底都看到了什么?(板书:珊瑚 海参 龙虾 鱼)
2、这么多的动物,真热闹呀!赶快穿上潜水衣,我们一起潜入深邃幽蓝的海水中去饱览丰富的海底世界。
珊瑚
①师:老师也很喜欢珊瑚,快看,多漂亮的珊瑚呀!(课件图片)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珊瑚?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词语形容了珊瑚的美丽,真棒!这些漂亮的珊瑚让人百看不厌,谁能读出珊瑚的美?
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
原文减词对比读:
师:海底的岩石上有珊瑚,有的像花朵,有的像鹿角。
生: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
师生接读: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
师:珊瑚的形状还有很多呢。你们看(出示珊瑚图片)各种各样的珊瑚让人眼花缭乱,瞧,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先一个一个说,再连成一段话说)
师:同学蜜察得仔细,还能抓住珊瑚的特点来说,以后写作文时也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还可以用上形象的比喻,就写得更具体了。
海参
②(出示海参图片)教师简介:海参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而且是有名的滋补品。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比蜗牛还慢,文中说他它怎么移动的?
“蠕动”给人怎样的感觉?(懒洋洋)
师:快,伸出手来做一做懒洋洋的样子。(学生同老师一同伸手做懒洋洋的动作。)
(引读)海参(到处都是,懒洋洋的蠕动着)。
师:女孩子加上动作一起来读一读。(女生读)
③师:大龙虾呢?什么样子?哪个词体现了大龙虾的样子?
提示: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师:你们就是那威武的大龙虾,快把你们的威武表现出来。
学生站起来做出威武的样子。
3、师: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美丽的珊瑚,有懒洋洋的海参,还有威武的大龙虾,不过最多的还是鱼,哪句话写出鱼很多?
出示句子: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齐读)
师:鱼真的是一半吗?(不是)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夸张。(出示课件“一半……一半”中的“一半”越变越大)你能把这句话夸张地读一读吗?(生读这句话,重读“一半”)
师:像这样表示鱼很多,课文中还用了哪些词语来说?
预设:数不清、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等。(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
师:真是太多了,快看看,都有什么样的鱼?(课件出示图片)指导生读描写鱼的句子。
师:这些鱼真漂亮,老师都忍不住还想看一遍。
师引读:快看,海底的鱼真多呀!有的( 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
这里的鱼真美呀!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这些鱼真怪!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呵,这鱼真有趣!(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海底真是个美丽奇幻的世界,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咱们游览完了海底。现在来到海滩上,你看到什么?
海滩:
1、指名读文。
师:贝壳和海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贝壳奇形怪状、数量多,海龟有趣)
师:喜欢贝壳的同学,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贝壳会有哪些颜色,哪些形状呢?
2、学生看图想象说话练习: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贝壳颜色不一,有( )的,有( )的,还有( )的……贝壳形状千奇百怪,有的( ),有的( ),还有的( )……这里的贝壳多得数不清,让我爱不释手。
师:同学们说得真精彩,不仅让老师看到了颜色不一的贝壳,还知道了许多奇形怪状的贝壳。漫步海滩,美丽的贝壳和有趣的海龟真让我流连忘返。
师:最有趣的是海龟,请读一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海龟的“多”和“有趣”?
岛上:
1、学生介绍。
2、师生接读:
师: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一组: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二组:遍地都是鸟蛋。
三组: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师:因为岛上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所以说,生接读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活动6
【讲授】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尽情的游览了西沙群岛,欣赏了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2、让我们带着对西沙群岛的向往和深深的祝福齐读最后一段。
(齐读第7自然段)
3、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板书:更加美丽 富饶)
活动7
【活动】回顾全文,读写结合
师:这篇课文围绕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的地方这句话来写,放在课文开头,叫总写,然后分别描写了海水五光十色,突出风景优美,接着描写海底海滩 岛上 的景物,突出物产丰富,这是分述,最后,课文有进行总结,做到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层次清楚,浑然一体。
活动8
【讲授】拓展延伸
是呀,我们祖国山河壮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景色迷人的地方何止西沙群岛呢,看,这是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我们来读一读。(齐读谚语:教材第90页)
正所谓“江山如此多娇”祖国风景优美的景色说不完道不尽,同学们课后可以查找更多的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或者图片资料。
3、《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欣赏、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能把观察到的海底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看、读、想、说,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
一、激情导入
1、谈话激情:在我们的期盼中,这节课又开始了。再次见到大家,老师真的好高兴。再次见到老师,同学们高兴吗?(高兴)那么,高兴的和老师打个招呼吧!(生打招呼)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到富饶的西沙群岛去旅游。(板题)
二、整体感知
1、引导: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75,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
2、生自主读课文。
3、交流:
(1)读了读课文,西沙群岛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生自主交流,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体验
1、导入:西沙群岛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确是一个可爱的地方。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呢?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再去细细品味课文,拿上你的笔在书中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2、合作交流:
A、感悟海水之美
(1)生朗读相关表现海水之美的句子,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觉得海水美。
(2)竞赛朗读或挑战朗读。
(3)播放课件,欣赏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
(4)讨论: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颜色?(读文,说自己的见解,播放课件,教师讲解成因。)
(5)有感情朗读。
B.自主体验海底奇妙世界
(1)生交流相关语句,师生评价朗读。
(2)教师引导:你在海底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是什么样?
(3)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相关词语(懒洋洋、威武),相机引导学生想象珊瑚还有什么样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象鱼还有些什么样的,并用语言表达。(相机板书)
(4)讨论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为什么这么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播放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图片、录音为一体),并谈欣赏后的感受。
(6)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内容。
C、合作探究学习,体验海滩上的景物之美与有趣。
(1)导: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世界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它那儿的美景,趣物还多着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看看你从西沙群岛的其他地方又能收获到什么呢?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师巡回辅导。
(3)班内简单交流学习情况。(A、B、C三个环节的学习可交换顺序)
四、情感升华。
1、引导回顾课文内容:同学们,西沙群岛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沙群岛。那儿有瑰丽无比的海水,象花朵、似鹿角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种类多、形态各异的鱼,还有贝壳,海龟,鸟,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2、拓展:看到这样优美的地方,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3、情感升华:说的真好,我们都是祖国的栋梁,相信不久的将来,西沙群岛因我们的建设定会更加美丽富饶。祖国有我们的建设必将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一起大声的高兴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共同祝愿祖国的明天会更好。(师生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明确: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①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②设问: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
通过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
③准确理解:五光十色:这里指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3)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
结合学生回答画简笔画
(4)说话训练。
(5)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2.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海岛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这一段共几句话?介绍了哪几种物产?
明确:珊瑚、海参、大龙虾
(2)逐句理解:启发学生重点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美丽、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3)朗读第3自然段。
①自由分句读:这一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怎样的特点?(引导同生由部分到整体,为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做好铺垫)
②小结内容:这一段写西沙群岛的海底是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4)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
明确:数量、种类
(2)自由读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数量多?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结合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语体会鱼的数量、种类繁多。
(4)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哪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明确:第三句
(5)完整表述:第一、二、四句是怎样围绕第三句来写的?
(6)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按提纲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三、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拣不完”、“庞大”、“有趣”等词语进行理解,训练学生概括句意和段意。应注意:语句精炼、要点全面。
4.学习第6自然段。
(1)用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按照提纲自学第6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6自然段第二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句话都是围绕第_________句话“_________”来写的。并说明理由。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段几句话的思路:
“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从而弄清全段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通过2~6自然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6.感情朗读2~6自然段。
7.学习第7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将来的西沙群岛会怎样?
(2)齐读
(三)总结
1.启发学生明确这节课学到的理解词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四)感情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字词学习
1.刺(cì)(左边中间不要多一横);拣(jiǎn)(右边中间不要少一横);饶(ráo)(右上角不要多一点)。
2.其他生字写法。
3.带拼音抄写生字词。
(三)作文训练
学习第6自然段叙述的顺序,写一段话。介绍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的具体情况,选出学生有话可说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四)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并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5、《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学习1、2两段,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第2段,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难点:学习第1段,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三) 课前准备:录像、录音、收集西沙群岛的资料
(四)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理解课题
1、观看西沙群岛的风光录像,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到西沙群岛。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西沙群岛看一看。出示课题,齐读。
3、对课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随机讲解,西沙群岛是由许多岛组成的,所以称为群岛。他是我国四大群岛之一。
随机理解富饶:物产很多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听课文录音,思考:
①听清生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参的读音
②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
③你最喜欢他什么地方?
2、 反馈 ①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参(shen can) 参加(shen can) 人参(shen can) 参与(shen can)
②后两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二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思考:①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划下来
②本文从那几方面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反馈:课文是围绕那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是个可爱的地方来写的。本文从海水的颜色、海底的水产、海滩上的贝壳海龟、岛上的海鸟这四个方面写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 齐读第一段。
2、 提出不懂的问题
看地图 理解岛屿与群岛的区别
西沙群岛为什么被称为海防前哨?(他是我国海上的边境线,人民海驻守在那里,保卫祖国的安宁。)
3、说话练习:西沙群岛是( )。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 仔细研究第二段,四人小组合作,画一画西沙群岛的海水
2、 展示作品,理解交错
3、 西沙群岛的海水真是( )。
4、 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会有不同的颜色?
题空: 深 浅
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海水就( ),从海面看颜色就( );海底有低陷的峡谷,海水就( ),从海面看颜色就( )。
5、 西沙群岛的海水这么美丽,这么神奇,让我们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六、学生字,完成作业
1、认读生词,重点学习威武的字形 威的第三画是( 一 )。 武没有撇。
2、抄写生字并组词(好生可以做扩词)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三四两段,知道是分哪几个方面写的。
2、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第四段,知道是分哪几个方面写的,各方面之间是怎样衔接的。
难点:理解句子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三) 课前准备:录像、幻灯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两段,对西沙群岛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说说这段话是用什么段式写的,这样的段落我们一般是怎么学的。
2、复习并列段式的学习方法;
出示幻灯:
①这段讲了几个内容?
②每个内容是怎么写的?
③这几个内容是怎么衔接的?
3、 根据学习方法自学第四段,完成作业5
4、 校对订正第5题 这一段先写海滩上的贝壳,在写海滩上的海龟,中间用最有趣的要属海龟了,把两个内容连接起来。
5、 贝壳、海龟有什么特点,从那些词看出来的?
①贝壳美丽 颜色不一、形状多样、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等
②海龟笨拙 四角朝天、寸步难移等
理解寸步难移:一点儿都动不了了
6、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海滩上的景色可真美,让我们穿上潜水衣,再去海底看看。
1、指名读第三段,说说这是什么段式的段落,这段话写了哪些东西,用划出来
(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这些东西我们叫他水产。
2、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水产,说说他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的特别好。
3、交流
①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可存疑)
②写了鱼的什么特点?(样子各异,数量多)
③再分析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④有感情朗读
4、齐读第三段。
5、三四两段话都是用并列段式写的,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四、复习、作业
1、有感情朗读三、四两段
2、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西沙群岛有了哪些新认识?
3、 听写词语
4、 摘录本课中的好词佳句(好生仿照第三段用并列段式写一段话。如动物园的动物等)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五、六段,总结全文。
2、总体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用美丽富饶、无所不有造句。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难点:用美丽富饶、无所不有造句
(三)课前准备: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什么都有 ( )
物产丰富 ( )
形容很神气的样子 ( )
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 )
2、齐读课文2---4段,说说这几段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景色。
二、学习第五段
1、齐读,思考这段话是按什么段式写的,回忆总分段式的学习方法。
2、用总分段式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段,完成作业7
3、反馈: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西沙群岛夜市鸟的天下。)
三、学习第六段
1、齐读,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讨论
2、理解必将(一定会)
3、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现况:由于噪大陆,交通不便,那里比较落后,想象你想为西沙群岛的建设做些什么?
4、师小结:西沙群岛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一定要把他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四、复习
1、有感情朗读全文,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
2、在大家的努力下,西沙群岛一定会成为旅游胜地的,谁能学做小导游,给游客们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
五、作业
6、《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重点)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
2、问题激趣:谁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图片上的内容?也可以发挥想象说说自己的和猜测。(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3、西沙群岛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文描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作者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板书:总起美丽富饶)
2、“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①概念: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
②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③运用:本文再第一自然段概括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文章的中心句,只要抓住这句话,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4、再读课文,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把它圈出来。
(1)指名发言。
(2)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水、海底和海岛三方面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分述:海水海底海岛)
三、品读释疑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第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第二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了解“群岛”的意思。(岛屿是指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而且能维持人类居住或者本身的经济生活。(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客观上来说,可使用的食物、淡水和居住场所就是能够支持人类居住的岛的主要特征。只要这三个基本条件存在,我们就可以认为此岛能够维持人类居住,而无论其可以维持多久,也不论这种居住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岛拥有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在狭小的地域集中2个以上的岛屿,即成“岛屿群”,大规模的岛屿群称作“群岛”或“诸岛”,列状排列的群岛即为“列岛”。而如果一个国家的整个国土都坐落在一个或数个岛之上,则此国家可以被称为岛屿国家,简称“岛国”。)“南海的”是说(西沙群岛的位置在南海)。
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岛,同时通过交流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1)什么是“五光十色”?“瑰丽”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西沙群岛海水图片,小组交流。)
(2)指名回答,教师小结:这一句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五光十色”指颜色多,“瑰丽”是颜色特别艳丽、好看。用“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说明海水的颜色很多,很漂亮。(板书:瑰丽)
4、课件出示: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这句话点明了什么?(点明了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
(2)课件出示海水海底纵切面的图片,鼓励学生看图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因为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所以从海面看,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5、了解构段方试:
(1)课文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本段共有三句话,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的意思写的。)
(2)每句话之间是怎样连接的?(第一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色彩;第二句具体讲海水的种种色彩;第三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关。这三句话先讲结果,后讲原因,中间用“因为”连接起来,是因果关系的句式。)
6、课堂练习。
(1)因为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______________。(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
(2)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
7、教师小结,联系上下文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8、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生评议,指导朗读,读出惊叹和赞美的语气。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自由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教师用“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检查自读情况。
(1)本段有几句?(本段有三句话。)
(2)介绍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三句话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指名分句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是怎样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
3、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①“各种各样”说明了什么?(“各种各样”说明珊瑚的种类很多。)
②你从“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感受到是什么?(“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是说海参的形状像花朵、像鹿角,这是一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珊瑚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样子奇特。)(板书:珊瑚)
③仿照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操场上,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跳绳、有的跳皮筋……真热闹!)
(2)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
①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你能说明理由吗?(“到处”一词写出了海参多,“懒洋洋”描绘出海参蠕动的样子,用词很准确,写出了海参的悠闲、自在。)
②“懒洋洋地蠕动”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懒洋洋地蠕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参的动作与姿态。)(板书:海参)
(3)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①这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来描写大龙虾?(写大龙虾运用了拟人写法。)
②你就得哪个词语用得好?能说明理由吗?(“披甲”和“威武”把大龙
虾的样子逼真的描绘出来。)(板书:龙虾)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小组交流学习。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西沙群岛的海水里鱼多。)
(2)这个自然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了几层意思?(第一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总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非常多。第二句采用排比的句式连用四个“有的”,具体介绍了海里的鱼的种类繁多。第三四两句概括总结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多,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形象地写出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①“成群结队”说明了什么?“好看极了”说明了什么?(“成群结队”说明鱼特别多。“好看极了”说明鱼的形状美。)(板书:鱼多美)
②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遥遥;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
①自由朗读。
②互相交流:这段话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描写了什么?(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了西沙群岛的海里各种鱼的外形特征。)
③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④练习说话:试着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4、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各种各样的鱼多的数不清。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你喜欢这个句子吗?为什么?
①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读这句话的感受。
②指名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的“一半”并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西沙群岛里的鱼十分的多,多得像海水一样到处都可以见到鱼。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恰当,而又形象
③课件出示:这是一个夸张句,它和“成群结队”一样都是说明“鱼数不清”。
(2)此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夸张句,更加形象的说明西沙群岛里的鱼确实很多。)
5、教师引读: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鱼儿的多和美,在朗读中重点突出描写鱼的颜色、形状、动作的词语,表现鱼的多姿多彩。
(五)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课堂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四句)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这段话是怎样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这段话通过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
4、课件出示: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也是非常保贵的肥料。
①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能说明理由吗?(“茂密”说明树特别多;“遍地”说明蛋多;“厚厚的”说明粪多。)(板书:鸟多)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突出“茂密”“遍地”“厚厚的”等词语,表现出“多”。
5、说话练习: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6、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六)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句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1)小组互相交流:为什么说“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2)全班交流,教师介绍相关资料:西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旧唐书》记载从唐朝起,中国府开始正式管理海南岛以南海域。古代这里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早在隋代,中国已经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天的马来西亚,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3、理解句子“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大胆推测: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怎样美丽,怎样富饶?(学生交流)
(2)指名发言,教师评议。
(3)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句话与第一句的作用类同,不仅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而且与第一自然段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板书:总结美丽富饶)
(4)引导学生交流文章的写法。
从全文看,课文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安排材料。可分为三大部分:先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概括介绍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然后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包括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面的色彩、海底的物产、岛上的鸟。这样很有条理地写出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结尾一段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总结了全文的内容,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与开头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而完整。
4、指导朗读。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八)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作者在每个方面中都写到的是什么景物?是怎么写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作者描写海水是抓住颜色瑰丽来;写海底是抓住珊瑚、海参、大龙虾的形状和动作来写的和鱼的数量和形状来写的;写岛上是抓住鸟多来写的。作者每写一处都抓住了典型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之后,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进行升华。使学生更加喜爱西沙群岛,进而升华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学习方法指导。
1、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我们有时候在写文章时总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个意思往往会在文章中直接表达出来,让人一读就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我们称这样的句子为为中心句。本文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出西山群岛的特点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朗读课文时我们首先理解了这个中心句的意思,就能把握全文的重点。习作时,学习使用中心句,就能使习作内容表达的更清楚、更有条理。
2、举例:
奶奶肚子里的“老话儿”特别多,用“老话儿”教育我们是奶奶的法宝。我吃饭“挑食”,她就说:“吃食勿抢,到老勿长。”爸爸妈妈不注意勤俭节约,她便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奶奶还有很多“老话儿”。她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树要修,孩子要教”,“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段文字就是围绕“奶奶肚子里的“老话儿”特别多,用“老话儿”教育我们是奶奶的法宝。”这句话写的,围绕中心句选择了6句老话组织材料。
3、练一练:写一段学校的场面,注意围绕中心句写。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宝岛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并积累了优美词句,丰富了语言的积累。(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七、主题延伸
1、延伸交流:
多么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搜集西沙群岛的其他资料,利用班会课召开《西沙群岛介绍会》。
八、推荐阅读。
7、《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明确: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默读: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⑵ 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① 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② 设问: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
通过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
③ 准确理解:五光十色:这里指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⑶ 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
结合学生回答画简笔画
⑷ 说话训练。
找学生指图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⑸ 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2、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海岛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 指读并思考:这一段共几句话?介绍了哪几种物产?
明确:珊瑚、海参、大龙虾
⑵ 逐句理解:启发学生重点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美丽、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⑶ 朗读第3自然段。
① 自由分句读:这一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怎样的特点?(引导同生由部分到整体,为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做好铺垫)
② 小结内容:这一段写西沙群岛的海底是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⑷ 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⑴ 指读后提问: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
明确:数量、种类
⑵ 自由读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数量多?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结合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⑶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语体会鱼的数量、种类繁多。
⑷ 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哪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明确:第三句
⑸ 完整表述:第一、二、四句是怎样围绕第三句来写的?
⑹ 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⑴ 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按提纲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三、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拣不完”、“庞大”、“有趣”等词语进行理解,训练学生概括句意和段意。应注意:语句精炼、要点全面。
4、学习第6自然段:
⑴ 用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按照提纲自学第6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6自然段第二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句话都是围绕第_________句话“_________”来写的。并说明理由。
⑵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⑶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段几句话的思路:
“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从而弄清全段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⑷ 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通过2~6自然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6、感情朗读2~6自然段。
7、学习第7自然段:
⑴ 指读后提问:将来的西沙群岛会怎样?
更加……更加……
⑵ 齐读
三、总结
1、启发学生明确这节课学到的理解词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四、感情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字词学习
1、刺(cì)(左边中间不要多一横);
拣(jiǎn)(右边中间不要少一横);
饶(ráo)(右上角不要多一点)。
2、其他生字写法。
3、带拼音抄写生字词。
三、作文训练
学习第6自然段叙述的顺序,写一段话。介绍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的具体情况,选出学生有话可说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四、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并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阅读教学时能抓住描写西沙群岛的重点语句,启发学生品词析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感情朗读,并初步运用分段方法,进行分段的训练。例如:用画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如此美妙神奇。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说话训练,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进行语言积累。
8、《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请一名同学指出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2.同学们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并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海参的参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huá,不要读成huà。
瑰丽的瑰正确读音应是guī,不要读成guì。
富饶的饶正确读音应是ráo,不要读成náo。
建议: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建议:可采用识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峡( ) 滩( ) 义( ) 设( )
狭( ) 摊( ) 意( ) 没( )
防( ) 哨( ) 饶( ) 料( )
纺( ) 稍( ) 浇( ) 科( )
3.生字中部首难确定的有:
甲(查丨部) 威(查戈部) 武(查一部)
必(查心部) 将(查部)
4.理解词义。
富饶:形容物产很多。(饶:富足,多。)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联系本文内容,指海参没有脚,靠肌肉收缩行动,因此是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庞大:极大。本文指海龟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
威武:威风,勇猛的样子。
绽开:裂开的意思。像绽开的花朵就是像开放的花朵。
栖息:本文指鸟类停留、休息。
海防前哨:课文中指西沙群岛在海防中处于前哨的重要地位。
守卫:防守保卫。
建设: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
瑰丽无比:奇特的美,没有什么能相比。
千奇百怪:指贝壳的形状各式各样。
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五、作业 :生字、词,读书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能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以游客身份,激趣导入 。
1.同学们,昨天我刚从西沙群岛回来,那里真美,站在海边,我放眼海面,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我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看见了千姿百态的大龙虾,数不清的鱼种类繁多,在身边来回穿梭,真是奇妙;漫步沙滩,那捡不完的贝壳奇形怪状,美丽极了,而且,我还和庞大的海龟合了张影呢!登上海岛,各种各样的海鸟有的在飞,有的在树枝上叫,遍地都是鸟鸡。西沙群岛真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啊!
2.快速读文,自主定向。
游览中我们重点观看了海水,海中什么样?海水太美了!其实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物产也十分丰富。课文3、4、5、6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那里丰富的物产,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你最喜荒一个自然段?
二、自主读书,提高能力。
说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我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个环节围绕学生的自主读书,质疑研讨中展开,变学会为会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一)自读感悟。
学生选择第4自然段的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授之以渔。
1.轻声读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一簇族、周身、飘飘摇摇、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学生再读文,小组尝试解疑,同时归纳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指名读13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从中体会到鱼很多。)
(2)放课件一:配有音乐的海底世界。
请同学们欣赏画面,然后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鱼多。
(3)发散练习: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海底中还有哪些鱼。当学生说到哪种鱼时,投影放大哪条鱼,请大家一起看,他是否把描述的这条鱼的特点抓准,用的词是否准确。
(4)小结: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什么意思?
(鱼多,多得数不清。)
我们联系上面的三句话读懂了它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说一说这自然段的意思。
(这自然段主要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
板书:联系上文
(二)自读尝试。
1.指名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再读这自然段,边读边尝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组内可以互相交流。
(如:栖息、鸟的天下等)
3.学生讨论归纳汇报:我们联系后面两句话读懂了鸟的天下,并且知道了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板书:联系下文
(三)自读运用。
1.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
(1)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读书理解,组内质疑、答疑。
2.自学其它自然段内容,汇报形式自选(朗读、讲故事、表演)。
通过汇报,学生理解了绽开、威武、有趣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总结方法:联系句子我们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三、师生共同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
1.联系上文。
2.联系下文。
3.联系句子。
四、作业 :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抄在积累本上。
2.从课外书中任选一段尝试理解词语。
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抓重点悟方法
一半是水,一半鱼 联系上文
鸟的天下 联系下文
绽开 威武 有趣 联系句子
9、《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挂图、课文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师挂出中国地图)你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吗?(学生指出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教师简介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主要岛屿有永兴岛、珊瑚岛、中建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海参、海龟等。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读读课文,你一定会爱上西沙群岛。
(二)读书的时候要读准字音,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三)学生自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词。
fù ráo fáng shào fēng huá
富 饶 海 防 前哨 丰富 划过来
cì jián qù jī liào
刺儿 拣不完 有趣 堆积 肥料
yì yě bìjiāng
事业 必 将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
第1段:讲西沙群岛在哪里,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第2段:讲西沙群岛的海面景色。
第3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
第4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
第5段:讲西沙群岛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
第6段: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
第7段:讲祖国的英雄儿女守卫着西沙群岛,要把它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教师板书要点。)
(二)课文的七个自然段,是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学生结合板书回答。)
课文的七个自然段,从三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位置。
第二方面:(第2~6自然段)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第三方面:(第7自然段)讲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南大门。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二、指名学生按三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默读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能根据两句话的内容各提一个问题吗?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讲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第二句讲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齐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指名学生朗读第2~6自然段。
(二)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2.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丽的意思。
3.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面的景色,共有三句话。
第一、二两句讲海水有各种色彩:深蓝、淡青、绿的、杏黄,相互交错。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
瑰丽:非常美丽。
第三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海底地形高低不平。
这三句话,前两句讲结果,后一句讲原因是因果关系。
(三)学习第3、4、5自然段。
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里有些什么?海滩上有些什么?海岛上又有些什么?
1.第3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珊瑚、海参、大龙虾。
从课文中各找一个词、准确地描绘它们的样子。(在书上画下来。)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蠕动。
大龙虾威武。
2.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讲了几层意思?
第4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共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先讲鱼多(成群结队),然后讲鱼的品种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最后讲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先层意思是总述,分述,总结的关系。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部分的意思。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是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3.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有什么?各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它的样子。(在书上画下来。)
贝壳千奇百怪。
海龟庞大。
4.第6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几句话是怎么连起来的?
第6自然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共四句话,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几句话的思路是从总述到分述,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具体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必然鸟多)→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也多)→鸟粪多。
鸟的天下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下是用夸张的手法,说鸟特别多,整个西沙群岛被鸟占据着。
讲讲栖息的意思。栖息:本课指鸟类停留、休息。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分别朗读第一和第7自然段,理解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南大门这句话的意思。体会第7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因为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端,是海防前哨,所以把它比作祖国的南大门。岛上的民日夜守卫着西沙群岛,不让敌人侵犯,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六、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填空:
西沙群岛( ),( ),是个( )的地方。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背诵第四自然段
(一)背诵前先复习,第4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内容?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4自然段讲的是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讲鱼成群结队。
第二句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举例讲了四种鱼:
彩条鱼全身布满
红缨鱼头上长着
扇子鱼周身像插着
气鼓鱼圆溜溜、长满刺、像皮球
第三句讲鱼多得数不清。
第四句讲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四句
(总起)(分述)(总结)
(二)自己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三)教师引读练习背诵。
(四)指名学生背诵。
四、指导字形
绕右上角不要多写一点。
刺左边不要写作束。
拣右边不要写作东。注意区别拣和捡。两个字都有用手拾起的意思,但拣有挑选的意思,捡只是拾起的意思。
必不要先写心,再写一撇。第四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点。
10、《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挂图、课文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师挂出中国地图)你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吗?(学生指出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教师简介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主要岛屿有永兴岛、珊瑚岛、中建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海参、海龟等。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读读课文,你一定会爱上西沙群岛。
(二)读书的时候要读准字音,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三)学生自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词。
fù ráo fáng shào fēng huá
富 饶 海 防 前哨 丰富 划过来
cì jián qù jī liào
刺儿 拣不完 有趣 堆积 肥料
yì yě bìjiāng
事业 必 将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
第1段:讲西沙群岛在哪里,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第2段:讲西沙群岛的海面景色。
第3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
第4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
第5段:讲西沙群岛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
第6段: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
第7段:讲祖国的英雄儿女守卫着西沙群岛,要把它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二)课文的七个自然段,是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学生结合板书回答。)
课文的七个自然段,从三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位置。
第二方面:(第2~6自然段)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第三方面:(第7自然段)讲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南大门。
三、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二、指名学生按三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默读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能根据两句话的内容各提一个问题吗?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讲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第二句讲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齐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指名学生朗读第2~6自然段。
(二)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2.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丽的意思。
3.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面的景色,共有三句话。
第一、二两句讲海水有各种色彩:深蓝、淡青、绿的、杏黄,相互交错。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
瑰丽:非常美丽。
第三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海底地形高低不平。
这三句话,前两句讲结果,后一句讲原因是因果关系。
(三)学习第3、4、5自然段。
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里有些什么?海滩上有些什么?海岛上又有些什么?
1.第3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珊瑚、海参、大龙虾。
从课文中各找一个词、准确地描绘它们的样子。(在书上画下来。)
2.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讲了几层意思?
第4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共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先讲鱼多(成群结队),然后讲鱼的品种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最后讲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先层意思是总述,分述,总结的关系。
3.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有什么?各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它的样子。
4.第6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几句话是怎么连起来的?
第6自然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共四句话,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分别朗读第一和第7自然段,理解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南大门这句话的意思。体会第7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因为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端,是海防前哨,所以把它比作祖国的南大门。岛上的民日夜守卫着西沙群岛,不让敌人侵犯,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六、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1、《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特别是海水和海底这两段,更为出彩。
西沙群岛,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让学生上网查询、浏览,进行初步感知,增强感性认识。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解决学生字词的理解。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集体交流为主,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点拨。
【教学难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自学提示和自我测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以积累。学生在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师生交互中,体会出西沙的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希望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软件设计,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通过点击课件,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富饶、交错、五光十色、高耸、绽开、蠕动、威武、庞大、寸步难移等词语。
3、使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与同学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4、正确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在 Internet 上查询、浏览、筛选搜集信息的能力。应用BBS发帖子。
6、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交互能力和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祖国的南海上,有一片岛屿,它像朵朵星莲,又像一颗颗珍珠浮在碧波之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里吗?
这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那么,神秘的西沙群岛究竟什么样?
二、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西沙群岛
1、到网上查找西沙群岛的资料:
(希望同学们能找到西沙的地理位置,欣赏西沙的美景,领略西沙海底可爱的海洋生物,海滩上漂亮的贝壳,海岛上有趣的。海龟和许多珍奇的鸟类。)
2、利用BBS发帖子,交流查找的资料后,谈谈西沙群岛留给自己的第一印象。
3、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小结:
(1) 那么作者心中的西沙又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自由读)。齐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文的第二至第五小节,作者用生动的文字,向我们小读者描述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用形象的语言,揭开西沙神秘的面纱。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初步自学课文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老师特意制作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件,希望大家通过点击课件的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特别是要理解读读写写中出现的词语,正确地朗读课文。
1、提出自学的要求:
老师建议大家可以这样学习:
(1) 先学习本课的生字。(根据标音读准字音,分析字形,想办法记住字形。)
(2) 读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如果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求助,现在开始自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教师要予以解答。
3、检测自学情况:
(1)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
(2) 先分节读课文,再完成练习。
(3)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4) 教师小结:
作者从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方面向我们小读者展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四、选择自学课文内容,检验理解掌握情况
1、同学们,你们想具体了解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还是海岛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是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
2、你们分别点击主页上的四条小鱼,可以进入课文描写西沙群岛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内容的学习。
3、自学提示: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点击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3) 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将文中的好词好句背出来。
(4) 听听课文范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你喜欢或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写清楚,写生动的。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5、学相同内容的同学进行交流:
(1) 比比谁读得有感情?
(2) 比比谁积累的好词好句多?
(3) 考考你的同学,看看他到底读懂了没有?
五、交流学习心得,质疑讨论
1、交流朗读。
2、把你的感受,用几句话来表达。(进入聊天室)
3、通过聊天室,交流学习心得。向老师或同学提出质疑,进行讨论,例举事实,说明阐述观点。
4、因为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所以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它。随着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长大了为建设美丽富饶的西沙出一份力呢?
12、《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请一名同学指出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2.同学们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并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海参的参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huá,不要读成huà。
瑰丽的瑰正确读音应是guī,不要读成guì。
富饶的饶正确读音应是ráo,不要读成náo。
建议: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建议:可采用识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峡() 滩() 义() 设()
狭() 摊() 意() 没()
防() 哨() 饶() 料()
纺() 稍() 浇() 科()
3.生字中部首难确定的有:
甲(查丨部) 威(查戈部) 武(查一部)
必(查心部) 将(查部)
4.理解词义。
富饶:形容物产很多。(饶:富足,多。)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联系本文内容,指海参没有脚,靠肌肉收缩行动,因此是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庞大:极大。本文指海龟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
威武:威风,勇猛的样子。
绽开:裂开的意思。像绽开的花朵就是像开放的花朵。
栖息:本文指鸟类停留、休息。
海防前哨:课文中指西沙群岛在海防中处于前哨的重要地位。
守卫:防守保卫。
建设: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
瑰丽无比:奇特的美,没有什么能相比。
千奇百怪:指贝壳的形状各式各样。
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五、作业 :生字、词,读书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能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以游客身份,激趣导入 。
1.同学们,昨天我刚从西沙群岛回来,那里真美,站在海边,我放眼海面,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我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看见了千姿百态的大龙虾,数不清的鱼种类繁多,在身边来回穿梭,真是奇妙;漫步沙滩,那捡不完的贝壳奇形怪状,美丽极了,而且,我还和庞大的海龟合了张影呢!登上海岛,各种各样的海鸟有的在飞,有的在树枝上叫,遍地都是鸟鸡。西沙群岛真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啊!
2.快速读文,自主定向。
游览中我们重点观看了海水,海中什么样?海水太美了!其实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物产也十分丰富。课文3、4、5、6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那里丰富的物产,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你最喜荒一个自然段?
二、自主读书,提高能力。
说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我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个环节围绕学生的自主读书,质疑研讨中展开,变学会为会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一)自读感悟。
学生选择第4自然段的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授之以渔。
1.轻声读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一簇族、周身、飘飘摇摇、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学生再读文,小组尝试解疑,同时归纳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指名读13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从中体会到鱼很多。)
(2)放课件一:配有音乐的海底世界。
请同学们欣赏画面,然后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鱼多。
(3)发散练习: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海底中还有哪些鱼。当学生说到哪种鱼时,投影放大哪条鱼,请大家一起看,他是否把描述的这条鱼的特点抓准,用的词是否准确。
(4)小结: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什么意思?
(鱼多,多得数不清。)
我们联系上面的三句话读懂了它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说一说这自然段的意思。
(这自然段主要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
板书:联系上文
(二)自读尝试。
1.指名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再读这自然段,边读边尝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组内可以互相交流。
(如:栖息、鸟的天下等)
3.学生讨论归纳汇报:我们联系后面两句话读懂了鸟的天下,并且知道了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板书:联系下文
(三)自读运用。
1.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
(1)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读书理解,组内质疑、答疑。
2.自学其它自然段内容,汇报形式自选(朗读、讲故事、表演)。
通过汇报,学生理解了绽开、威武、有趣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总结方法:联系句子我们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三、师生共同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
1.联系上文。
2.联系下文。
3.联系句子。
四、作业 :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抄在积累本上。
2.从课外书中任选一段尝试理解词语。
13、《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感受海底世界的美丽,海底水产的丰富。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西沙群岛的风景图片pps21.ppt
师:同学们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回答。
2、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呢?读课文第一段,出示中国地图,向同学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师:大家看,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板书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指名读,齐读。
3、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注意以下字音:“海参”的“参”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huá”,不要读成“huà”。“瑰丽”的“瑰”正确读音应是“guī”,不要读成“guì”。“富饶”的“饶”正确读音应是“ráo”,不要读成“náo”。
二、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媒体资源中“词语”,教学生字新词,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威武、拣、辈。
2、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西沙群岛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回答。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3、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呢?学生回答。板书:海水、海底、海滩、岛上。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5、全班交流。展示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品读体验:海水
1、同学们,我们先乘坐快艇在西沙群岛辽阔的海面上兜一圈,我来当导游(读描写海水的一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出示媒体资源中海水的图片,学生欣赏:
2、同学们,这里的海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归纳出:海水五光十色、异常美丽。板书:五光十色
形容颜色多的还有哪些词?学生回答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师:书中为什么用五光十色?提示:因为海水不仅颜色多,而且有阳光的照射,使海水显得更加的美丽.
3、出示本段,谁愿意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师: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着此时我们正漫步在海边。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一读。
此时老师产生了一个问题,快来帮帮老师。这么美的海水,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提示: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上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4、同学们,我们不仅观赏了美丽的风景,还懂得了一个科学小常识,收获多大呀!谢谢这些同学的介绍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把第二段背诵下来。
14、《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感受海底世界的美丽,海底水产的丰富。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西沙群岛的风景图片pps21.ppt
师:同学们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回答。
2、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呢?读课文第一段,出示中国地图,向同学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师:大家看,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板书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指名读,齐读。
3、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注意以下字音:“海参”的“参”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huá”,不要读成“huà”。“瑰丽”的“瑰”正确读音应是“guī”,不要读成“guì”。“富饶”的“饶”正确读音应是“ráo”,不要读成“náo”。
二、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媒体资源中“词语”,教学生字新词,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威武、拣、辈。
2、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西沙群岛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回答。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3、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呢?学生回答。板书:海水、海底、海滩、岛上。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5、全班交流。展示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品读体验:海水
1、同学们,我们先乘坐快艇在西沙群岛辽阔的海面上兜一圈,我来当导游。
2、同学们,这里的海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归纳出:海水五光十色、异常美丽。板书:五光十色
3、出示本段,谁愿意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师: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着此时我们正漫步在海边。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一读。
4、同学们,我们不仅观赏了美丽的风景,还懂得了一个科学小常识,收获多大呀!谢谢这些同学的介绍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把第二段背诵下来。
15、《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①一张中国地图。
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
③小黑板三块,或投影片四张。
第一课时
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②检查生字新词。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
a.指名读,注意正音。
b.开火车练读,齐读。
c.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 威武 拣 辈
d.学生练写生字。
③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a.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b.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朗读感悟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②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③全班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④重点感悟。
a.出示句式。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b.朗读体验。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c.仿照句式写话。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课后拓展
①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②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再读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②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注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积累语言
①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③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
-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59:16
-
-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一等奖设计
-
2023-05-17 23:56:31
-
- 九年级下册语文《别云间》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53:44
-
-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50:58
-
- 年终总结怎么写18篇
-
2023-05-17 23:48:11
-
- 大班教案分析20篇
-
2023-05-17 23:45:25
-
-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42:39
-
- 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20篇
-
2023-05-17 23:39:53
-
- 《短歌行》教学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37:07
-
-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的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34:20
-
-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31:34
-
- 《白杨》优秀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28:48
-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18课《威尼斯的小艇》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26:02
-
-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23:16
-
-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40篇合集
-
2023-05-17 23:20:30
-
- 《故乡》教学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17:44
-
- 《游恒山记》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14:58
-
- 初一语文教案一等奖《再塑生命的人》
-
2023-05-17 23:12:12
-
- 《草原》优秀教案一等奖
-
2023-05-17 23:09:25
-
- 个人实习总结范文19篇
-
2023-05-17 23:06:39